板式换热器的板式设计有大量的支撑点,旨在干扰介质(使介质湍流提高传热系数),并承受压力和支撑。它是固体杂物和纤维简单积累的地方。其副作用是液体形成局部停滞和结垢瘤。培养基中的钙和镁离子在适当的温度下沉淀后,只是粘附在积聚的肿瘤上,形成蜂窝状的鳞片样品。
板式换热器不应在肮脏或结垢的环境中使用(除非参与其他有效方法),运行温度应控制在50℃左右或更低。当使用未软化的冷却水作为冷却介质时,应避免介质中钙镁离子沉淀的敏感温度。对于板式换热器的不同应用,定期化学清洗或拆卸清洗也非常有效。
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和传热原理决定了其结构紧凑、面积小、传热效率高、运行灵活性大、应用范围广、热损失小、设备清洗方便等特点。两种介质的平均温差可小至1℃,热回收效率可达99%以上。在相同压力下,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是管式换热器的3~5倍,占地面积为板式换热器的1/3,金属消耗仅为板式换热器的2/3。由于板式换热器是一种节能、节材、省投资的先进换热设备。
板式换热器在系统中的作用,板式换热器只有中心过渡的作用,没有加热(冷却)的作用。因此,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温差越小越好。根据实际调查数据,无论冬夏,井水温差仅为5℃,温差范围较小。如果板式换热器失去1℃温差,效率将降低20%。